要不是有禄东赞这等良相的辅佐,同时也是他背后的强大部族,一直坚定的站在松赞干布的身边,怕是想要勉力维持眼下的局面都没那么容易了。
其他的那些个贵族,尤其是原本就和松赞干布不太对付的那些老牌贵族们,又开始不断的质疑松赞干布的能力了。
听说刺杀甚至是起兵反叛,都经历过无数次了,颇有点左支右绌的意思。
而另一个心腹大患高句丽那边也不太平,高句丽荣留王打算处死暴力而凶残的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闻讯后,设下陷阱,邀请荣留王和他的大臣视察他的军队并设宴款待。
在宴席上渊盖苏文杀死了荣留王的大臣,继而弑杀荣留王,并立其侄子高宝藏为王。
渊盖苏文自封自己为“大莫离支”,控制高句丽军政大权进行摄政。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李承乾本来有心马上出兵攻打高句丽,这才是真正的宣示他的武功的地方啊。
将前朝损兵折将,甚至可以说拖垮了整个前隋的高句丽,纳入大唐的版图,一定能为他李承乾的履历上,添上异常光辉夺目的一笔。
不过考虑到这样会对山东等地造成比较大的负担,他就暂时熄灭了这份心思,打算等到这些地方恢复的差不多了再做打算。
于是接受了文官们的建议,册封高句丽宝藏王为辽东郡王、高句丽王,授予“上柱国”的称号。
但背后,双方都明白最终不免一战。高句丽也花费了巨大人工物力,在沿唐边境修筑了高丽长城,自夫余城至渤海,长千余里。
在渊盖苏文上位的这几年,经过李承乾的手推广开来的众多高产作物,纷纷取得了丰收。
人们顿顿吃上饱饭这就不太成问题了,对李承乾的拥护和赞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粮食多了,国力也强了,周边的局势也一直在平稳中朝着有利于大唐的方向发展着,李承乾这才有信心,也有决心真正的打一场大仗,而不用担心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粮食连年丰产后,原本人们珍惜无比的口粮也敢拿出来酿酒了,要不然都怕它们烂在仓库里啊。
同样的烈酒的生产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中,这些烈酒倒是多半都倾销到了草原上,还有就是东北这一片了,侧面的反倒是也促进了和高句丽三国之间的贸易。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整个高句丽的情报,也不断的在汇总到大唐手中。
不说对当地了如指掌,想要做到知己知彼,也已经不是问题了。
正巧新罗善德女王传书,说百济联合高句丽攻打新罗,并请求唐援助。
李承乾于是派遣使节到高句丽,下令高句丽和百济停止攻打新罗。停战的要求不出所料的受到渊盖苏文的断然拒绝。
李承乾也就再不迟疑,毅然下令,是时候攻打高句丽,为葬送在那片土地上的中原军民报仇雪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