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的金融系统,从一开始,就不遵循什么金融规则,而是以社会学为考量,用批发零售的简单思路架构的。
SP社区银行的建筑很少,但是ATMs与POS机很多,仅ATMs存取款终端机器,SP一次就订购了四万台。
这一数字把华尔街都吓坏了。
全球有十万家以上的银行,拥有自己的独立自动取款机。
但是,国内街面上随处可见的ATMs存取款终端,在美国是不多的。
国内快九十年代才在外滩装了第一台ATMs,二十多年从无到有超过七十万台,每年增量都超过十万台。
美国有海量的POS机销售终端,街头报亭买杯咖啡,麦当劳买个汉堡都可以刷。
但是,ATMs存取款终端是很少的。
不但存取款终端少,美国银行太多了,有一万多家银行,但是网点太少了。
与国内那种到处都是银行网点,一个批发市场现金多了银行马上就会设分理处不同。
美国的银行网点与国内步行街上的厕所一样,找不着的。
因为美国银行对吸储不积极。
如果在国内与美国银行打过交道,就很清楚。
如果你是投资理财,买金融产品,花旗一类的业务经理会很热情,咖啡茶都有。
可你要是储蓄,要存钱,业务经理就蔫了。
除非美行里有人民币吸纳任务,或者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存入,否则美国银行不积极。
美国银行的存款利息很低,因为美国的通胀低,利息高了抹不掉。
美国的银行大多是金融超市,卖的是金融产品,主要做的是衍生品市场。
美国银行的融资渠道非常畅通,私募的热钱会挑选某个银行合作。
美国人储蓄的三成以上是存在货币基金,储蓄里的长期存款部分,都在货币基金手里,这就是私募。
比如支付宝的余额宝,后面就是货币基金,基金再去通过买卖国债,外币套利,年化收益就是这么跑出来的。
一个货币基金的私募管理的资金就一千亿美元,七成美国人储蓄存款少于1000美元。这要是吸储,要吸1亿美国人,就要为覆盖1亿人铺网点,那银行吸储的费用还得了?
光靠私募与大客户就够了,人工与网点运营费用太贵,美国银行对吸储不积极的原因就在这里。
美国不是中央银行,美联储要抵押国债才能印钱,没法用通胀抹吸储费用与储蓄利息,吸不起,美国通胀很低的。
在美国找银行很难,网点少,没有国内方便,美国银行也太多,一万多家银行之间的兑换存取极不方便。
SP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行骷髅币这种代金券,就是因为美国连超级市场,餐厅,加油站都发行自家的信用卡,到底有多少种代金券,代金卡,无法统计。
美国人用支票不是潇洒,是没有办法。支票就是随身自助出纳银行,存折自己写自己存取,人肉支行,这东西一让自助就很容易跳票。
一般美国人都是同时向一堆银行同时申请助学贷款,社保,医保,房贷等。哪家银行愿意放钱,就做哪个银行的客户了。
美国其实没有大银行,连三菱UFJ在日本的市占都没有。
美国ATMs少,而且非常分散,分属一堆银行,再联网。
即便拥有ATMs最多的纽约摩根大通,ATMs存取款终端只有一万九千台左右。同样位于纽约的国民银行,就只有三千台了。
北卡的美银约一万六千台,同样是北卡的BB&T,就只有三千台了。
富国有一万三千台,美国大学缴纳学费开户行最多的宾州匹兹堡PNC银行,有九千台,大学校园附近装了不少。
五大湖的美联,BMO,都在五千台左右,五三银行仅两千多台。
SP一个社区银行,一次订购的ATMs存取款终端,就超过了摩根大通ATMs保有量的总和。
总和的两倍。
说是ATMs存取款终端不严谨,SP订购的全是VTM,存取款转账一体式智能银行。
华尔街被吓坏了可以理解。
金融就是信心,信心的世界,SP要进来,就要给老家伙们打个招呼。
四万台VTM智能银行终端的订单一下,就是一记响鞭。
美国金融业全听到了。
所以,SP保险部门,再与美国国家级银行联盟与信用联盟,地区级小银行业主联盟,超级市场等零售业联盟谈判的时候,手续费小数点后面变一个数,四万台VTM的成本就十倍的回来了。
别说四万台VTM智能银行终端,铺四千台出去就够SP保险部门忙活一年的。
铺不了那么快,一下铺出去肯定亏损,SP买的不是VTM,买的是个业内广告,是个谈判桌上的议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