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网 > 从歌手中走出国风 > 第134章 一歌爆火(上)

第134章 一歌爆火(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几十年前,当时还一位年仅19岁的唱片店小职员RyanSchreiber,在自家地下室为自己喜欢的独立音乐人搭建了一个音乐博客,这就是广大独立音乐迷所熟知的Pitchfork。

美利坚的音乐杂志BIG4——《滚石》、《Blender》、《Spin》和《Vibe》先后倒下两家,Spin不再发行印刷版,只剩下《滚石》仍然在纸媒道路上苦苦坚持。

与此同时,Pitchfork却从一个小博客,发展成一个每天生产大量乐评的音乐媒体,后来又开始主办自己的音乐节,最后竟然杀回来开始发行纸媒。

与传统的音乐媒体不同,Pitchfork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媒体。也许是因为它脱胎于个人博客,所以Pitchfork可以不用顾忌太多业内关系——做过媒体的人都知道,为了维护关系,妥协是常事。

Pitchfork没什么好妥协的,因为它根本就不鸟那些大牌,不需要靠大爷们赏饭吃,它关注的大多是犄角旮旯的独立音乐人,别说国内歌迷,很多人连美利坚歌迷都不熟。

也因为这样,它通常不会照顾乐队的面子,放任乐评人随心所欲地评论和打分。这成为小众乐迷们信任Pitchfork的理由,他们会觉得Pitchfork更真实可信。

乐评没有客观可言,每个人有自己的音乐审美标准,无非就是能否自圆其说、是否忠于内心。

Pitchfork的作者并不相信所谓“苦劳”,他们就是忠于自己的听力来评论和打分,这构成了Pitchfork的魅力。更为关键的是和豆瓣不同,Pitchfork可以根本不用去跪舔任何音乐厂牌和大牌歌手,它敢于给一些唱片挂出0分评级。

虽然乐评的主观性决定了一个音乐媒体要取得乐迷信任非常之难,但Pitchfork做到了。相对于一些大的被公关的乐评网站,他们更有说服力。

这个网站依然相对公平的给予了《cradles》8.8分的高分,也就是承认了这首歌有冲击公告牌榜单的资格。

《cradles》以187名初登公告牌榜单。

索尼唱片也为此努力着,刘良暂时并未选择回到国内,彻底的开始了针对这一首单曲的美利坚宣传巡演。

所到之地,这种致郁的风格就像病毒一般迅速在对生活充满着苦闷不甘的年轻人中周围扩散开来,一发不可收拾。各各无所事事的青年群众们有组织有纪律的一遍又一遍的在附近电台中重复点播这首歌曲。

《cradles》在公告牌上的排名也在缓慢的上升中,现在已经上升到了第125名。

刘良虽然不是个美利坚人,但现在还不是文化外传的时候,还是要尊重本地的音乐文化。参加一些访谈电台类节目。

访谈类节目进一步的增加了《cradles》歌曲和刘良本身的曝光度,顺道连他唯一代言的范思哲也增添了曝光度。让电视机前的千千万万个观众们能同时在不同场所了解到一些乐坛的新入侵者——Jason,也听到了他所带来的新的歌曲。

节目播出后的访谈结果显示对于这首歌曲好的评价较少,反而是一些中年家长联合在一起抵制这首歌曲再次登上电台,再次登上电视节目。

这反而更激起了年轻人叛逆的欲望,一步步的走向沉沦之中,继续帮助《cradles》打榜,上电台、上电视节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