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网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 第70章 呼声

第70章 呼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当时驻守武汉地区的清兵约有二十二个营多一点,除五个营参加起义,完全成为革命军队以外,还剩下十七个营,大约相当于起义军的三倍。其中以总督衙门的警卫部队火力最为猛烈,因为机关枪配备较多,又大多是老兵,射击技术好,实战经验也丰富。

而起义部队毕竟没有严密的组织和指挥。

此时督府师爷张梅生建议死守官署。他向瑞澂进言:新军哗变,事出有因。如今只是一时躁动,不但立足未稳,而且群龙无首。只要坚守静待援军赶到,再设法告知士兵既往不咎以安抚人心,可保大局无虞。

而瑞澂的小妾廖克玉却死劝瑞澂离开总督官署,去长江上的楚豫号兵轮上指挥。理由也很充分:上了兵轮进可攻退可守。老爷万金之体,留在这里一旦有什么闪失,一家人如何是好?何况此时不走,过一会就走不脱了!

站在总督和清廷的角度,师爷张梅生这次说的无疑是对的,指挥员怎么可以擅离指挥的位置。

清政.府湖北军政最高长官博尔济吉特?瑞澂,他这次又恰恰没有听从师爷张梅生的。对待武昌起义,他总是和正确的意见过不去,带领全家老小从后院撤到了长江的军舰上。

博尔济吉特?瑞澂,清末大臣。字莘儒,号心如,蒙古族,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琦善之孙,黑龙江将军恭镗之子。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因留守北京有功,擢升九江道。一九零五年调任上海道。一九零七年先后任江西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同年十月升任两江总督,一九一零年升任湖广总督。

可以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利于起义军,可谓与对手配合默契。

此时起义军现场成立的四十人敢死队正勇往直前,人人心里明白:今晚不攻下督署,明早大家黄泉路上再见。

而守卫总督官署的士兵一见瑞澂都跑了,我们还在这里守什么?

起义军大而大之是为共和而战,小而小之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拼命,这样的部队其战斗力是可以想象的。守卫总督官署的士兵是为什么而战呢?为了个总督的已经逃命留下的空总督衙门吗?

瑞澂离开总督府上舰,反而指挥失灵,清军大乱。凌晨一点三十分,整个武昌都被起义军所控制。第二天,武汉三镇都落到了起义军手里。

武昌起义之后,各地起义容易得让人不敢相信;而武昌起义之前,起义是很难的事情。

从一九零六年到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后发动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屡屡受挫,都未能达成预期。尤其是广州黄花岗一役,林觉民、喻培伦等精英的牺牲更是让革命党人损失惨重。

所以,当孙.中.山在美国收到武昌即将起义的电报时,他内心其实是拒绝的。他想回电让湖北新军暂时不动,一定要慎之又慎地等待时机,避免重蹈黄花岗的覆辙。

十月十二日,正准备吃完早餐去回电的孙.中.山买了一份早报,扫了一眼,感觉全身的血都不流了:一行醒目的黑体大字专电“革命党人占领武昌”。

当日,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武昌起义爆发的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袁世凯正在当寿星,和亲朋和老部下等一起庆贺他的五十二岁的寿辰。(袁世凯的生日是农历八月二十日。这个日子在他出生的一八五九年是公历九月十六日,而在辛亥年也就是一九一一年,这个日子则是公历的十月十一日,是武昌首义的第二天。)

这一天,洹上村宾朋满座,袁世凯的心腹亲信赵秉钧、张锡銮、倪嗣冲、袁乃宽、王锡彤等都前来为他贺寿。袁世凯在养寿园大摆酒宴,还请来戏班助乐。

筵宴中,突然收到电报:革命党在武昌起义,武昌被革命党人占领。

满堂宾客相顾失色。惊恐中人们已无心祝寿,于是剧宴皆止,众宾客转而议论起武昌变乱之事来。

有人说起义的士兵不过是数营,瑞澂和张彪必能平定。

有人说闹事者不过是为抢夺财物,三天二日,大军压境,自会做鸟兽散。

有的说,革命党的首领孙.中.山和黄兴均不在武昌,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群龙无首,焉能成事。

大家议论纷纷,意见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武昌的举事成不了气候。

听着大家的议论,袁世凯一直抚髯微笑,不作一语。

倪嗣冲见了问:“不知袁公对此有何见教?”

袁世凯语出惊人:“瑞澂和张彪这两个人我知道,都是无能之辈,指望他们什么事也干不成。载沣少不更事,内阁总.理大臣奕匡昏庸无能,没有主持大局的能力。听说革命党人占据武昌后正在进兵汉阳和汉口,来势不得小视。加上路权之争造成的一派乱像,难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