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54看书网 > 轮回在三千世界 > 第18章达摩洞、扫地僧

第18章达摩洞、扫地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少林方丈论剑,将剑道分为六大境界,不入道之剑、锋芒之剑、无常之剑、无锋之剑、弱剑之剑、无剑之剑。

而此刻,独孤康正处在锋芒之将,对于无常之间、无锋之剑,尚有体会;可是对于弱剑之剑、无剑之剑,连一丝皮毛也没有获得。

境界不到,智慧不到,连一丝皮毛也领悟不了。

最后,独孤康说道:“方丈,我希望到达摩洞一观!”

“贫僧带你去!”少林方丈说道。

在少林寺背后五乳峰中峰上部有一天然石洞,为当年达摩祖师九年面壁处,称为达摩洞。禅宗初祖达摩于公元527年到536年在此洞面壁静坐长达9年。达摩洞面向西南,洞口用青石块砌成拱门,洞深约七米,高宽各三米余。洞内台上有石像三尊,中为达摩坐像,两侧为其弟子。洞内东壁题有“本来面目”四字。

达摩洞,传说起来,神乎其神,其实不过是一个山洞而已。

没有一丝出奇之处,只因为达摩曾经在这里闭关,故而有了达摩洞之称。

进入洞中,独孤康感到一丝武意,缥缈至极,一般人难以感受到,唯有强大的武者,心理明净,好似琉璃,方能感受到一丝。

独孤康不由得,坐下来,闭上双眼静心领悟。

少林方丈也坐下来,静静的等待。

逢林莫入,逢洞莫进。

进入山洞中,这是武者的大忌,一旦被人堵死连洞口,放火烟熏,哪怕有滔天本事,也是必死无疑。而此刻,少林方丈,陪着留在达摩洞中,算是少去了疑虑之心。

闭上眼睛,独孤康心神沉浸,感悟着达摩洞内一丝武道道韵。

越是习武,越是感知自己不知,越是感知御境难求,从先天到后天,不亚于凡人与仙人之别。而已知的两个御境强者中,一个是西出函谷的老子,一个是少林的达摩。

而此次,到了少林,参观达摩洞,为的便是从中参悟一丝御境的气息。

恍惚之间,风景变化,好似入梦一般。

一个少年,出身在天竺南部,是香至国上王子,种姓是刹帝利。

天竺社会阶级分为四种。一为婆罗门,主持宗教;二为刹帝利,系王族,掌理政治;三者吠舍为商贾,四者陀罗为农人奴隶。前二皆属贵族,其生活之愉快,固不待言;而后二族,尤其是陀族(佃者),其被卑视压迫之苦,不堪设想。释迦摩尼,睹斯不欲睹之情形,遂慨然舍王位而思设法以革除之,由斯遍访诸师,结果皆不满所求。乃凭自己之思量,而获最深之觉悟,是名曰佛。以所得之觉悟,同时而影响得一般风附云从者,佛教由斯成立。

出身在最高贵的刹帝利,可是达摩却不满意,整个天竺死气沉沉,没有一丝活力,好似将死之辈。

后来,拜般若多罗为师,学习佛法。

天竺讲究种姓制度,以出身划分等级,卑贱者天生是卑贱着,高贵者天生是高贵者,处处是压迫,处处是欺凌,展一万年,依旧是死气沉沉,缺乏活力。

只因种姓压迫,致使天竺四分五裂,致使天竺国力虚弱,多次被入侵,而无一丝还手之力。

而佛门,讲究众生平等,与种姓制度对立,与社会不和。

达摩在天竺游走多年,佛法未得传播,反倒是处处受制,多有灭佛之行。

达摩问师父:“我得了佛法以后,该往哪一国去作佛事呢?”

师父说:“等我寂灭,可去震旦,广传我佛妙法!“

“为何不在天竺!天竺,佛法衰微,有覆灭之危,唯有在震旦,佛法方能昌盛!”

后来,达摩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天竺,去往震旦(也就是中国),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回到天竺。

达摩一行远涉重洋,在海上颠簸了三年之后,终于到达了中国的南海。广州刺吏萧昂备设东道主的礼仪,欢迎他们

梁武帝接见了达摩,只可惜达摩之法,不契合梁武帝,故而达摩一路北上。

一路北上,达摩到达洛阳。

后来,七十八岁,达摩圆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