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博物馆,又称“剑川博物馆聚落”,坐落于蓉城下辖的一个古镇。
现在还只有五个博物馆,但再过十年,这里将陆续建成30多座博物馆,拥有藏品1000多万件,仅国家一级文物就有300多件。
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早就被宋维扬安排在县里的宾馆,往返食宿费全部报销,而且还会给一笔“车马费”。宋首富对记者一向都比较慷慨,所以即便跟复旦系扯不上边的报纸,也很少公开说宋维扬的坏话——三流小报除外,宋维扬哪顾得过来。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各行各界都要搞献礼活动。
特别是文化艺术传媒界,相关项目简直一路绿灯。看看2005年的战争题材影视剧数量就知道,你随便换个台都是抗战剧,因为只要不犯原则错误,这玩意儿百分之百通过审查,甚至反应正面战场的片子都放宽了标准。
《亮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换成以前还真不好说,因为李云龙的形象不符合一贯要求——我党指挥员哪能满嘴脏话,还各种不服从命令呢?
这在影视行业很正常,就拿小钢炮的《天下无贼》来说,审查的时候被卡了足足半年,理由是电影主角不能是个贼偷。在《天下无贼》之前,负面角色顶多能当男二,即便他在影片末尾幡然悔悟也不行——可以说,小钢炮为我国电影行业做了不小贡献。
传媒行业也是如此啊,各种寻找新闻素材来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即便宋维扬不花钱请记者,这些记者碍于首富的面子,以及自己的新闻任务也会前来报道,各取所需而已。
早晨八点以前,记者们就陆陆续续来到广场,而且有些在昨天就参观了博物馆。
在等待宋维扬到场的无聊时间里,记者们早就聊起来:
“这樊剑川是哪号人物啊,一口气建了五个博物馆,而且听说还没得到官方拨款资助。”
“一个房地产商。”
“那就说得通了,搞房地产开发的都是土豪,难怪拿得出那么多钱玩博物馆。”
“你们是外地记者吧?樊总在省内的名气不小,他喜欢收藏民国时代的东西,哪里挖出什么炮弹、飞机残骸肯定通知他来买。”
“西康省的媒体经常报道?”
“他跟宋首富是朋友嘛,听说还是金牛会成员,这几年曝光率一直在涨。”
“……”
坐在前往博物馆的大巴上,宋维扬眉头紧皱。
昨晚大家吹牛逼,樊剑川一直在讲抗战故事,其中尤以川军和抗日战俘的故事最多。其次就是各大正面战场的“光辉战绩”,有些牛逼吹得太过分,明显跟宋维扬读过的历史有出入。
在宋维扬看来,樊剑川是个不折不扣的“果粉”,而且属于走火入魔那种。他不但喜欢搜集抗战遗物,还喜欢收集各种文献和报道,特别容易被煽情故事所感染,不管真的假的他都全信了。
有些老兵,确实是老兵,但很有可能是当年的溃兵、逃兵。
这些溃兵逃兵自然也为抗战事业做出过贡献,但如果跑出来弄虚作假,把自己包装成大英雄那就过分了。
因为博物馆需要做推广,一旦发现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必然要进行包装之后再宣传。老兵自己就夸张编造过一次,博物馆再夸张包装一次,最后推向社会的形象已经完全不靠谱了。
在另一个时空,这种情况不止发生一次两次,甚至还跑出来一个冒名顶替的——真正的英雄已经去世了,有个老不死的仗着自己跟英雄同姓(都不同名),硬说自己后来改过名,把英雄的故事套在自己身上。
樊剑川刚开始很可能是被老不死的忽悠了,也不做深入调查确认,便对此人进行大肆包装宣传。最后被网友指出漏洞,戳穿了这个骗局,樊剑川只能死鸭子嘴硬,最后这事儿不了了之。
“我打算以后专门建一个分馆,搜集那些可歌可泣抗战个人英雄事迹来展出!”大巴车上,樊剑川双臂挥舞,还在诉说着自己的远大计划。
宋维扬忍不住建议道:“老樊啊,我认为博物馆现在学术氛围不够,没有资深历史学者帮忙站台。应该请一些历史学家,担任剑川博物馆的顾问,否则今后闹出乌龙事件就难以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