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皇上啊皇上,您何必跟我在这里揣着明白装糊涂呢?这些本来就是结党营私的事情,落到我身上就不能算是结党营私,不还是因为我并不能算是一个正经的官员吗?与殿前司都指挥使这样的身份比起来,其实我真正的身份定位,还是更像一个幕僚,为皇上您出谋划策,所以我做的这些结党营私的事情,其实也就算不上是结党营私了,不是吗?”
高俅笑的十分灿烂,可是在这灿烂的笑容之下,却又满是无奈、心酸。
正如高俅所说的,身份的定位,导致了这件事情的性质是天差地别。如果是一般的权臣做这种事情,肯定就是结党营私了,可是如果只是皇上的幕僚,那这种事情其实就是十分的平常了。
不过正如高俅之前所说,身份定位的问题,也确实是导致赵佶态度改变的最直接的原因。
长时间以来,高俅对于赵佶其实并没有太过恭敬,至少像今天这样说话全是敬语,那是想都不要想的。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本质的一条就是高俅根本就没有拿赵佶当皇帝,也没有拿自己当一个臣子,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幕僚身份去帮助赵佶。所以,平日里高俅行事,其实多少就有些不合规矩了。
当初赵佶还只是端王的时候,高俅这样做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甚至于在赵佶继位之后,向太后辞世之前,高俅这样做也还说的过去。可是向太后已经故去快要一年了,赵佶早就已经成为独掌大权的皇帝了,可是高俅已然这样做,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
人是一种最为复杂的动物,时间、身份的转变会导致心态的转变,进而影响其做人、行事的准则。就好比一千年后的公司招聘,小公司的老板会许诺很多很多,但是一旦小公司变成了大公司,老板就会十分自然地忘记曾经的那些承诺。赵佶,也是如此。
其实赵佶想要的十分简单,就是让高俅能够改变自己的定位,好好当一个尽忠职守的臣子,可是他却永远不会明白,这对高俅来说,其实比要他去死还要难。
高俅在大牢之中想了一夜,最终才将这件事情给缕清了,而在他明白之后,他隐隐意识到,如果自己戳破了这层窗户纸,那么就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了。可是就算是不戳破这层窗户纸,回到从前也只是一种奢望,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在见到赵佶的那一刻,高俅决定,跟赵佶摊牌。
面对高俅的这番话,赵佶无言以对,良久之后,才轻叹了一声,说道:“唉~!高俅啊高俅,你竟然将事情分析的这么清楚,又怎么会不知道如何补救呢?现在你将这些全都说给朕听,相比……你已经有所决断了吧?”
“决断?唔~,这我还真没有想好,不过听先生说儋州其实还不错,只不过能不能去的,还得看皇上您的意思了。”
事情说开了之后,高俅倒是轻松了很多,不管怎么说,大宋也没有杀文人士大夫的习惯,他也不担心自己会被砍头什么的,大不了就是以后渔樵耕读,过得辛苦、寒酸一些罢了。
“儋州?呵呵,你想这样一走了之?就真的不能为你自己想想,为玉儿想想,为朕……想想?”
相比较于高俅的轻松,赵佶却是更加烦闷了。
“还有什么好想的呢?话都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其实也就没有什么好多说的了。皇上,您想要我成为的那种人,我不想去当,可是您应该也容不下现在这种身份定位的我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高俅曾经生活的那个年代可没有什么‘王侯将相’这些,因此当个忠臣这种事情,茶余饭后的时候可以想想,但是绝对不可能去做,这是原则问题。
“可是……”
赵佶显然有些不甘心,毕竟对高俅这个人,他还是比较看重的。
“没什么可是了!”很是粗暴地打断了赵佶的话,高俅笑着说道:“皇上,监牢之中不是您应该来的地方,您还是早些回宫去吧?”
“你……唉!也罢!也罢!”
双目紧闭,赵佶抬起头来,长叹一声,转过身去就要走。
不过在赵佶转过身的那一刹那,高俅却是再次开口了,“对了,皇上……”
“你改主意了?”
就好像是听到了喜讯一般,赵佶转过身来,满含期待地看向了高俅。
“……那倒不是,只是有些事情想要嘱咐皇上两句。”
高俅多少有些尴尬,不过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怪也只能怪自己记性太差,刚才忘记说这些话了。
“你说!”
跟开始的地愤懑与后来的郁闷相比,现在的赵佶,倒是冷静了很多。
“嗯!吐蕃诸多部族迁移一事,事关重大,必须要多加小心,这些吐蕃人无可选择的情况下内附,却也不是那么甘心的,还需多加提防,并且要坚持教化,同化他们的子孙后代。而禁军改革一事也已经开始,只要能有所成效,哪怕北路禁军不堪一用,也足以撑到勤王之师赶到。只此两件事情,不管是为了千秋功业,又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希望皇上您能坚持住。”
答应了一声,高俅快速地说了起来。
“……朕记住了!”
沉默之后,赵佶转身向外走,临出门之前,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其实高俅也不明白,自己说这些到底是为了什么,哪怕是原本历史上的‘靖康耻’,离着现在也得有个几十年的,按理说就算他不嘱咐,按着现在的情况来看,‘靖康耻’的时间也会推后,其实他已经做的足够多了。
或许,啃着馒头咸菜,却在忧国忧民,说的就是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