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桥得名,得回溯到几百年前。
当时有一南方学子赴京赶考,不幸名落孙山。借酒浇愁,一人就喝下了一斤多烈酒,在无名石拱桥侧狂写发泄怀才不遇的诗词,不慎掉落桥下溺亡。
诗词颇有几分风骨,欣赏者寻了石匠将诗词雕刻在石桥上,永久留下溺水学子的好诗墨宝。
此事传到皇帝耳中,觉得这样的才子怎么可能名落孙山,特调了他的考卷查看,果然有蹊跷,追封了他“进士”,并赐下桥名为“酒仙桥”。
于是民间有传说,学子真的成了酒仙,被佛祖接到了天庭。
为什么宝昕记得大伯父是在酒仙桥遇见彭信的呢?因为大伯父不仅赞叹彭信的能耐,更对遇见的地方感到惊奇,那是第一座有名字的桥,更难得的是,桥名乃是御赐。
宝昕带着童妈妈、香芸香薷坐在王氏准备的马车上,车外由王承重带人跟随护卫,她很无奈。
毕竟昨日才受伤今日却闹着出门,没哪个做父母的愿意。
可王氏出自江南世族,没有那种小家子气,觉得既然瑾儿确实有要事待办,多带些人出去就是。
就像瑾儿说的,脸部有伤,又不是脚上有伤,哪里去不得?!
何况,看孩子今日气色和心情都好了很多,若是强硬拘着,会不会让她憋屈影响伤口愈合?
卢太医可没保证,一定不会留下疤痕。
唉!若是容颜受损,将来……再说吧。
王承重他们外表看起来就是普通的庄户人家,可实际上,本事不小,宝昕也很放心。
宝昕努力回想彭信的模样,除了记得他很高有些黑之外,再模样其他印象。
究竟彭信当日遇见什么样的困难,会对大伯父以命相护?自己寻上门去制造施恩的机会,会不会被发现被拒绝?
王氏替她安排了两名大夫,各掌内外,后面的马车上带了些常备成药和药材,有几筐热杂面馒头,几坛子杂菜,里面有肉丁,还带了些棉袍和棉被,马车不小,塞得满满的。
万一运气好,万一彭信现在提前出现了,万一就寻到了呢?
大不了,腊月间还来,总得打起精神跟大伯父抢一抢,否则,等大伯父得了势成为侯爷,自己更没有胜算了。
酒仙桥在城内往西走,走了半个时辰才到,没想到还挺远。
“姑娘,这里人员混杂,还是别下车了吧?小的们把东西送出去就好了。”
宝昕笑了笑,扶着童妈妈的手下了车。
施粥点在北城外城,酒仙桥的人如果想吃,必须自行赶往北城施粥点。
宝昕也能理解,集中在一起施粥,至少能彼此照应安全能保障,就算受灾严重,灾民大批入城,也不会有多大威胁。
更甚者,也便于京兆府与五城兵马司对安全的布置,不用分散兵力。想要处处周全,望望会处处疏漏。
今日雪花零星飘洒,路面被清理,没有积雪。
宝昕深深地吸气,顾不上自己的举止远远超出五岁孩子的能力范畴。
“王管事,知道这一片哪里行乞的人最多吗?”
彭信不是本地人,好像从外地来的,在临洛城落魄,与行乞者为伍,差点丢了性命。
他那般的能耐,怎么会落到这般田地?
“乞丐吗?酒仙桥背后有条巷子,叫豆芽棚,那里穿小巷,离城中心的酒楼和市集都很近,能为乞丐带来收益。”